西瓜抖爆!成都三环“搓衣板”车道何时修缮?管理方回应
17小时前
四川手机报
麻辣社区
“骑三环路非机动车道屁股被抖成了四瓣”“结石都抖掉了”“怪不得都跑到机动车道上去骑车”⋯⋯近日,有不少市民向四川手机报反映,成都三环路部分路段的非机动车道骑行体验太差,还存在安全隐患。在各大网络平台留言,希望“搓衣钢板路”尽快修缮的人不少,大家纷纷提出疑问:为何非机动车道变成了凹凸不平的钢板路?何时才能修缮呢?
市民:已两次摔伤,骑个车“心脏都要抖出来”
“不知道从啥时候起,三环路非机动车道变成了钢板拼接的造型……”市民鲜先生每天都要骑自行车经三环路非机动车道上下班,他告诉记者,北三环路非机动车道为钢板拼接,骑行起来难受不说,部分地段还不平整,一到下雨天就非常滑,“今天刚刹车摔倒,这已经是近两年第二次摔伤了,上一次是板子不平,直接把我翘飞。”
鲜先生感到疑惑:为何三环路非机动车道变成了钢板拼接?与此同时,各大网络平台如“抖音”“小红书”“微信视频号”等都能看到骑行者留言吐槽三环路的“钢板路面”。
在四川省网络问政平台“群众呼声”板块,有市民提出:用一块块预制钢板铺垫出来高低不平的“搓衣板路”,每天行驶在这条搓衣板路上的骑车人群,苦不堪言,心脏都要抖出来了。多位途经市民表示,雨天积水后骑行更危险,“只有去下面的机动车道骑,也很危险。”
记者体验:屁股被“抖麻”,西瓜被抖爆开
8月15日至8月22日,记者耗时一周,分不同时段,绕成都三环路非机动车道骑行了近一圈,骑行体验确实很差。
记者将直径约25厘米的西瓜放于共享单车前篮,骑行约2公里。车辆因路面不平持续颠簸,西瓜虽未掉落地面,但在车筐内因颠簸逐渐开裂,最终完全爆开。
记者注意到,三环路非机动车道以钢板拼接为主,拼接处用“螺钉”固定,一些螺钉已脱落或松动,导致拼接处翘起,而部分路段甚至没有铺设钢板,大量松动的石块、石板直接暴露,骑行非常颠簸。
8月15日下午,记者骑行成都南三环路五段,铺设钢板的车道并非连续的,而是与水泥路段交替出现,频繁的起伏令路况如同“开盲盒”。路过的外卖小哥李先生苦笑着说:“每天跑这段路,晚上回家屁股都是麻的,只能去走机动车道,这路早该修修了!”
8月18日下午,记者骑行成都东三环路五段辅道(金马河路口至南三环路一段海桐街)附近,实测三环路东段、南段非机动车道情况,通过运动相机全程记录,骑行约10公里。当记者骑行至金沙江路段附近时,每一次车轮碾过钢板衔接处,都像在坐过山车,车身剧烈震颤,双手被震得发麻,根本没法安稳坐在坐垫上。
2017年改造而成,曾宣称“舒顺不滑很稳当”
据公开报道,成都三环路“钢板”非机动车道于2017年改造而成,是一种创新建设手段。非机动车道路面被分解为多个模块在工厂流水线上加工成半成品,再运到工地现场像“拼图”一样拼装。
在当初改造建设过程中,成都建工路桥建设有限公司三环路项目部负责人曾表示,这种板材是经过反复试验的,其防滑性、耐磨性、耐脏性等指标都很好,骑行舒顺不滑。
如今,这些钢板经过7年多的使用,磨损痕迹明显,脱落的螺钉致使坑洞密布,拼接处也变得高低错位、极不平整。
回应:下方有电力浅沟,便于日后维修
对此,建设单位“成都市路桥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”曾表示,因非机动车道下方存在既有电力浅沟,为避免大量迁改,同时便于日后维修,才采用这种可拆卸安装的盖板。
采访中,不少骑行者也表达了疑惑和建议:“城市路面下各种电缆、水管密布,为何只有部分路段采用拼接板?既然是非机动车道,能否恢复成便于骑行的平整路面?”
今年5月成都交投集团曾公开回复称,主要是因为三环路非机动车道位置下方有1米宽的电力浅沟,如采用常规的铺装方式,需对电力浅沟进行大量迁改和保护,施工难度较大,且需分路段停电施工,施工周期长、迁改费用高,最终选择了工业化预制板的铺装方式。
两家公司均表示:将督促巡查和及时调换
成都市路桥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回复提到,如个别路段非机动车道板存在破损、防滑性变差、错台等问题,后续将督促维护单位及时调板、换板。
成都交投集团表示,后期将加大巡查频率,及时发现隐患道板,并当天处置。同时,制定有针对性的整治措施,对边角破损、沉陷、错台的非机动车道板进行调平,对严重下挠或断裂的非机动车道板进行更换等。此外,还将在转弯半径较小、雨天易打滑的位置,设置标志,提醒减速、注意安全。
(川网传媒·四川手机报记者 李瀚林 实习生 康熙粤 贺一凡)